憲法法庭 112年憲判字第 5 號 判決 摘要 說明:本摘要係由憲法法庭書記廳依判決主文及理由 摘錄而成,僅供讀者參考並不構成本判決 的一部分。 聲請人: 南怡君(聲請人一) 陳湘銘(聲請人二) 言詞辯論日期 112 年 2 月 7 日 判決宣示日期: 112 年 4 月 28 日 案由: 聲請人一 及二因違反證券交易法等案件,受有罪判決確定,二聲請人 不服而 均 提起 上訴 經用盡審級救濟途徑後 ,主張 臺灣高等法院99年度金上重訴字第61號刑事判決所適用之中華民國 91 年 2 月 6 日修正公布之證券交易法(下稱證交法)第 175 條(下稱系爭規定一)、第 43 條之 1 第 3 項(下稱系爭規定二)、第 43 條之 1 第 4 項後段(下稱系爭規定三) 及公開收購公開發行公司有價證券管理辦法(下稱公開收購辦法)第 11 條第 1 項(下稱系爭規定四)等規定 ,有牴觸憲 法之疑義,於 110年 2月聲請解釋憲法。 判決理由要旨 1. 一、據以審查之憲法原則及審查標準〔第 20 段〕 (一)刑罰明確性原則〔第21 段〕 刑罰法規之犯罪構成要件是否明確,就為「一般受規範者得否預見」言,立法機關制定刑罰法規時,因應不同專業領域之規範考量,已衡酌社會生活事實之複雜性,自立法目的、法體系整體關聯性觀點已足認立法機關所欲規範之行為對象範圍有所限定時,則所謂「一般受規範者」,應認係指「一般受該規範限定範圍之人」,而非指一般通常智識之人。又判斷是否「得預見」之方式,與立法機關所採立法技術密切相關,若採空白構成要件之立法技術,以外部或內部指引將犯罪構成要件指向同一或不同規範制定機關所制定之法律或命令時,判斷是否「得預見」之方式,則須將該刑 罰法規與用以填補犯罪構成要件之相關規定合併整體觀察之。〔第 23 段〕 2. (二)授權明確性原則〔第 24 段〕 立法機關以委任立法之方式,授權行政機關發布命令,以為法律之補充,雖為憲法所許,惟其授權之目的、內容及範圍應具體明確。至於授權條款之明確程度,則應與所授權訂定之法規命令對人民權利之影響相稱。刑罰法規關係人民生命、自由及財產權益至鉅,自應依循罪刑法定原則,以制定法律之方式規定之。法律授權主管機關發布命令為補充規定時,須自授權之法律規定中得預見其行為之可罰,其授權始為明須自授權之法律規定中得預見其行為之可罰,其授權始為明確。如其由授權之母法整體觀察,已足使人民預見行為有受確。如其由授權之母法整體觀察,已足使人民預見行為有受處罰之可能,即與得預見行為可罰之意旨無違,不以確信其處罰之可能,即與得預見行為可罰之意旨無違,不以確信其行為之可罰為必要。此外,授權是否明確,不應拘泥於授權行為之可罰為必要。此外,授權是否明確,不應拘泥於授權條款本身所用之文字,而應就法律整體解釋認定,或依其整條款本身所用之文字,而應就法律整體解釋認定,或依其整體規定所表明之關聯意義為判斷。體規定所表明之關聯意義為判斷。〔第25段〕 3. 本庭判斷結果〔第26段〕 (二)系爭規定一至四,與刑罰明確性原則,均尚屬無違〔第30段〕 立法機關於系爭規定一至三採空白構成要件之立法技術,先將系爭規定一 制定於證交法,再以內部指引方式將犯罪構成要件指向系爭規定二,並明定違反應公開收購規定之行為態樣、科處刑罰之種類及法定刑範圍。〔第31段〕 4. 觀系爭規定二之表面文義,立法機關雖於行為主體之部分使用「任何人」之文字,但探究系爭規定二之立法目的與行為態樣,立法機關係為防止大量收購有價證券影響個股市場之價格,造成股價震盪,故於資本市場中有大量收購股份能力者,一般而言,應係指一般具大量收購股份能力之公司經營者及相關從業人士或有意從事大量收購股份之人。其等對資本市場中公開收購之專業智識與能力,多半高於一般通常智識之人。於 此, 就系爭規定一至四言, 刑罰明確性原則中所指「一般受規範者」,應係指「大量收購股份者」,判斷系爭規定一至四是否符合刑罰明確性原則時,應以此等 人士之理解能力 為審查基準。〔第32段〕 5. 又立法機關就系爭規定二所稱「一定比例」之內容,則以外部指引之方式,經系爭規定三授權主管機關訂定系爭規定四,為使 「得否預見」之判斷無所缺漏,應結合系爭規定一至四合併觀察。自系爭規定一至四合併整體觀察,對大量收購股份者而言,子法規定性質之系爭規定四,有關「預定於 50 日內取得」規定之解釋,仍應以母法系爭規定二所稱「預定取得」規定之解釋,內取得」規定之解釋,仍應以母法系爭規定二所稱「預定取得」之意涵為準 。系爭規定二所稱「任何人單獨或與他人共同『預定取得』...... 」之「預定」一詞,文義上即有「事先約定」之意涵;且收購方如欲取得被收購公司之部分股份,亦必然會事先接洽商議。是系爭規定二所定「預定取得」一詞,依文義及目的解釋,得以理解為 「 事先約定取得」(即事先合意取得)被收購公司之股份,並應不難理解「預定於 50日內取得」,係指「預定於 50 日內合意取得」。 〔第 3 3 段〕 6. 再結合系爭規定二至四以觀,「一定比例」究以對被收購公司取得重大影響力或已取得被收購公司實際經營權,此為主管機關得依國情或現實交易情況而有裁量之權限,主管 機關依其專業性評估,將「一定比例」訂定為「百分之二十以上」,係認有重大影響力時,即應公開收購等情,經核仍在主管機關之固有權限範圍之內。基此,就大量收購股份者言,以其自身或專業團隊在證券交易市場領域之專業智識程度,進行收購前必然會為詳加規劃,依其等之理解能力應得預見系爭規定二及三所稱「一定比例」, 係包含 「百分之二十以上」而言。 〔第 3 4 段〕 7. 綜上,結合系爭規定一至四合併整體觀察時,自其文義、立結合系爭規定一至四合併整體觀察時,自其文義、立法目的與法體系整體關聯性觀點非難以理解,且為大量收購法目的與法體系整體關聯性觀點非難以理解,且為大量收購股份者所得預見,是股份者所得預見,是系爭規定一至四與刑罰明確性原則,尚無違背。〔第36段〕 8. (三)系爭規定三與授權明確性原則,亦尚無違背〔第37段〕 收購數量至何程度時會影響個股市場價格,屬證券市場專業領域之主管機關知之最詳,且基於證券市場活動之複雜性及專業程度,證券市場變化迅速,主管機關有靈活調整之需求,是其授權之目的即在於將收購數量交由具專業性之主管機關依證券市場活動情形機動調整。系爭規定三所稱「一定比例」及「一定條件」,依其授權法律整體規定所表明之關聯意義為判斷,係授權主管機關劃定應公開收購之管制門檻及豁免事由。就此而言,其授權之目的、內容及範圍尚屬具體明確。〔第39段〕 9. 次就授權之母次就授權之母法整體觀察,是否已足使人民預見行為有受處罰之可能言。自母法相關之系爭規定一及二中,不難察覺,如欲預定取得公開發行公司已發行股份總額達應公開收購之門檻時,即應採公開收購方式為之,如不採公開收購方式為之,將有面臨刑罰制裁之風險,依此而言,就授權之母法整體觀察,已足使人民預見行為有受處罰之可能,是其授權尚屬明確。 〔第40段〕 10. 綜上,系爭規定三授權之目的、內容及範圍尚屬具體明確,且足使人民預見行為有受處罰之可能,是系爭規定三與授權明確性原則,亦尚無違背。〔第41段〕 本判決由林大法官 俊益 主筆。
大法官就主文所採立場如下表所示: 黃大法官 瑞明 迴避而未參與本 判決 之審理及決議 黃大法官 虹霞 提出協同意見書 蔡大法官大法官宗珍(張大法官瓊文加入)提出提出部分部分不同意見書 蔡大法官明誠提出不同意見書 評論已關閉。
|
類別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