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聲請人以刑事被告辯護人之身分,於刑事被告受檢察官訊問時在場陪訊。訊問程序中,遭檢察官依刑事訴訟法第245條第2項但書規定禁止聲請人繼續筆記偵訊內容並扣押其已製作之訊問札記乙紙。聲請人不服而提起訴訟,經用盡審級救濟途徑後,主張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05年度聲字第2531號刑事裁定所適用之刑事訴訟法第416條第1項規定(下稱系爭規定一),有牴觸憲法之疑義,於105年9月聲請解釋憲法。 判決主文:1.刑事訴訟法第416條第1項及其他規定,就檢察官依同法第245條第2項但書規定,禁止或限制辯護人於訊問時在場、筆記或陳述意見之處分,未賦予被告、犯罪嫌疑人或其辯護人享有向法院聲明不服、請求救濟之機會,於此範圍內,與有權利即有救濟之憲法原則不符,違反憲法第16條保障訴訟權之意旨。相關機關應於本判決公告之日起2年內,依本判決意旨修正刑事訴訟法,妥為規定。 2.於完成修法前,被告、犯罪嫌疑人或其辯護人,得準用刑事訴訟法第416條所定程序,就檢察官依同法第245條第2項但書規定,所為限制或禁止辯護人於訊問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時在場、筆記或陳述意見之處分,聲請所屬法院撤銷之。 3.其餘聲請不受理。 判決理由要旨:1.一、審查原則〔第11段〕 本於憲法第8條及第16條所保障之人身自由與訴訟權,刑事被告應享有依正當法律程序之原則,受法院公平審判之權利,於訴訟上尤應保障其享有充分之防禦權。此等刑事正當法律程序及充分防禦權之憲法保障,非僅侷限於刑事被告受法院審判之階段,而係自人民因犯罪嫌疑而受到犯罪偵查時起,即應受有效之保障,其中應包括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享有由辯護人為其有效協助與辯護之權利。〔第12段〕 2.就犯罪偵查程序而言,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受檢察官訊問時,其辯護人為有效維護其權益,自應有權於訊問時在場聽聞,並當場為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之權益,適時表示法律意見或提供法律上之協助。提供法律專業協助之辯護人,既有權於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受訊問時在場聽聞並表示意見,自有權就聽聞所得進行記憶、理解與分析等思維活動,而當場自行筆記,乃屬其記憶與思維活動之輔助行為,與其在場並陳述意見密不可分。因此,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於偵查中所應享有之受有效協助與辯護之權利,除辯護人之選任權外,至少應包括辯護人在場權、筆記權及陳述意見權等偵查中辯護權,除與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明示之意思相反外,其辯護人自應有權為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之利益,而以自己之名義請求救濟。〔第13段〕 3.二、本庭之判斷〔第15段〕 刑事訴訟法第245條第2項規定:「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之辯護人,得於檢察官、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訊問該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時在場,並得陳述意見。但有事實足認其在場有妨害國家機密或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或妨害他人名譽之虞,或其行為不當足以影響偵查秩序者,得限制或禁止之。」〔第16段〕 4.上開規定但書部分亦明定檢察官訊問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時,對被告、犯罪嫌疑人或其辯護人所應享有之偵查中辯護權,於一定要件下仍得予以限制或禁止,從而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憲法上之受辯護人有效協助與辯護之權利,即可能因此受到限制或剝奪。對此,現行刑事訴訟法並未設有相應之救濟途徑。〔第17段〕 5.系爭規定一及刑事訴訟法其他規定,就檢察官依同法第245條第2項但書規定,禁止或限制辯護人於訊問時在場、筆記或陳述意見之處分,未賦予被告、犯罪嫌疑人或其辯護人享有向法院聲明不服、請求救濟之機會,於此範圍內,與有權利即有救濟之憲法原則不符,違反憲法第16條保障訴訟權之意旨。相關機關應於本判決公告之日起2年內,依本判決意旨修正刑事訴訟法妥為規定。於完成修法前,被告、犯罪嫌疑人或其辯護人,得準用系爭規定一所定程序,就檢察官依同法第245條第2項但書規定,所為限制或禁止辯護人於訊問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時在場、筆記或陳述意見之處分,聲請所屬法院撤銷之。〔第18段〕 相關判決摘要【憲法法庭】111年憲判字第1號判決摘要 【憲法法庭】111年憲判字第2號判決摘要 【憲法法庭】111年憲判字第3號判決摘要 【憲法法庭】111年憲判字第4號判決摘要 【憲法法庭】111年憲判字第5號判決摘要 【憲法法庭】111年憲判字第6號判決摘要 【憲法法庭】111年憲判字第7號判決摘要 【憲法法庭】111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摘要 資料來源:
評論已關閉。
|
|